安徽玻璃钢雕塑小编给您叙述叩问天意与裹卷人气
我初次与吴为山先生的雕塑相遇,是在哪里?很奇怪,不在北京,不在上海,不在南京,也不在苏州,居然在遥远的北方,山西大同。但似乎,这是冥冥之中的一个隆重安排。
大同有举世闻名的云冈石窟,其中最重要的五个洞窟是由一位叫昙曜的僧人主持开凿的,历来被人们称之为“昙曜五窟”。昙曜为千古云冈带来了最伟大的雕塑群,今天的云冈很想为他本人立一个雕塑,以雕塑褒奖雕塑,合情合理。然而遗憾的是,所有的历史文献都没有留下有关他形象的点滴记载,只知道他是一位来自克什米尔地区的西域僧人。西域僧人?那就更加无法想象他长得什么样了。要为他立像,只能写意,也必须写意。因此,云冈呼唤了吴为山。
吴为山雕塑的昙曜,从前额、眉弓、鼻梁可以约略看出是西域人士,但显然又是充分汉化了的一位高僧。微微下垂的眼皮,表现出他的谦和坚贞,让人想到他在太武帝灭佛期间潜迹民间又不弃法衣的定力。但是,佛教又给了他通体超逸的风范,这一点也被吴为山表现出来了。由昙曜的雕像我立即明白了写意雕塑的一大特性,那就是猜测。或者说得更明确一点,就是:猜测伟大。
从各地的学校建造雕塑的情况来看,学校都热衷于建造学校浮雕这种雕塑,这样的雕塑在学校中出现的几率是最高的,那学校建造这样的雕塑的目的和意义又是什么呢?究其原因一是基于雕塑本身这种艺术的作用,可以用来美化校园环境,让校园呈现出历史沉淀感和艺术美感;另一方面是通过浮雕展现的内容还能展现学校自身的发展历程和传播学校人文精神。这样展现的形式是非常直观的,不需要多加介绍就能了解学校最值得赞颂宣扬之处。
学校浮雕的存在不是孤立的,而是能够依附于校园环境而存在的,是可以和校园整体环境融为一体的,因此看起来不会太突兀,反倒是如果没有这种雕塑会显得缺少一些表现形式,总体看来不够饱满。学生在校园中受到浮雕作品的感染是潜移默化的。上大学的意义有很多,学习知识是一方面,能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受到文化熏陶其实也是非常重要的意义之一,这也是学校热衷于建造雕塑的重要原因所在。首先,校园雕塑的选择要符合校园的文化氛围。在校园里我们常见的雕塑就是一些学者,比如马克思、恩格斯等,还有一些精神榜样,如雷锋、焦裕禄等,这些雕塑的选择就符合一个校园的文化氛围。
上一条:雕塑在现在看来的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