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问天意与裹卷人气,安徽校园雕塑小编跟你分析
我初次与吴为山先生的雕塑相遇,是在哪里?很奇怪,不在北京,不在上海,不在南京,也不在苏州,居然在遥远的北方,山西大同。但似乎,这是冥冥之中的一个隆重安排。
大同有举世闻名的云冈石窟,其中最重要的五个洞窟是由一位叫昙曜的僧人主持开凿的,历来被人们称之为“昙曜五窟”。昙曜为千古云冈带来了最伟大的雕塑群,今天的云冈很想为他本人立一个雕塑,以雕塑褒奖雕塑,合情合理。
然而遗憾的是,所有的历史文献都没有留下有关他形象的点滴记载,只知道他是一位来自克什米尔地区的西域僧人。西域僧人?那就更加无法想象他长得什么样了。要为他立像,只能写意,也必须写意。因此,云冈呼唤了吴为山。
吴为山雕塑的昙曜,从前额、眉弓、鼻梁可以约略看出是西域人士,但显然又是充分汉化了的一位高僧。微微下垂的眼皮,表现出他的谦和坚贞,让人想到他在太武帝灭佛期间潜迹民间又不弃法衣的定力。但是,佛教又给了他通体超逸的风范,这一点也被吴为山表现出来了。
由昙曜的雕像我立即明白了写意雕塑的一大特性,那就是猜测。或者说得更明确一点,就是:猜测伟大。
踏上艺术这条道路,得到许多“贵人”的帮助,而让他的梦想得以起航的,是《厦门晚报》。
2001年夏天,王鹭鹰从福州大学福建工艺美术学院毕业,进入厦门一家工艺品厂上班。“每天都在复制同一件工艺品,虽然熟能生巧、多劳多得,但时间一长就觉得枯燥、乏味。”他说,自己想要创业、办个展,于是辞掉工作,回到东孚老家,在父母腾出来的蘑菇房里埋头创作。
2004年,王鹭鹰在环岛路沙滩举办了首次个展,36件“人间百态”主题作品用了5辆集装箱拖头车才运抵现场。他说,参观的市民游客很多,还有人拿着宣传单请他签名,可作品却一件都没卖出去。
正在他沮丧的时候,展览引起了晚报的关注,经报道后,有客商通过晚报联系他,买下了全部作品。这些作品还因见报而受到业界关注,入选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厦门雕塑展。他说:“晚报在我艺术生命中的重要性,有如雪中送炭。”
之后, 不断有作品受到市民喜爱和业界认可。他的作品还走出国门。如今,在新加坡国防部陆军训练学院门口,就矗立着他的作品。
浅谈常见的雕塑造型
雕塑造型是通过环境设计的,风格各异,即使是人物雕塑所表达的形式也不同,现代雕塑更注重道德意义,因此在造型上显得更加夸张,人物形象的动作范围也非常大,今天我们将带您了解常见的雕塑造型。
1、首先,圆雕在外观上更加立体,涉及很多主题,同时还有多种材料选择,但具体情况还是需要根据环境来确定样式。
2、浮雕主要是以人物为导向,在内容上表达更多,并且看起来富有3D效果,雕刻在墙上,不仅是工作人员的技术基础,而且工具要求也很高。
3、透雕是一种常见的镂空雕塑,形状更加灵活,富有艺术形态。